假日:Bee Gees - Holiday

比吉斯(Bee Gees)在美國發行的第三張單曲唱片是 "Holiday"。

Holiday - Bee Gees - Polydor Single資料上說,英國本土並沒有推出 "Holiday" 這首單曲,而英國排行成績上,也沒有這首歌的排名。

而在美國 Billboard 流行排行榜上,此曲是 1967 年 9 月中旬進榜,最高名次曾獲得第 16 名,是 Bee Gees 在美國連續第三首 Top 20 的單曲。

頻繁的發片

不過有點奇怪的,是現在網路上所能找到的單曲唱片封面,全都是由 Polydor 出版、B 面曲為 "Red Chair Fade Away" 的封面,而且還有好幾種版本的封面;但 Wikipedia 又說這種版本是「英國版」(或是加拿大版)。

正美國版是由 Atco 發行, B 面曲應該是 "Every Christian Lion Hearted Man Will Show You"。

Billboard - 1967-11-18Bee Gees 並不知道 "Holiday" 在美國上市的消息,那個時候,他們正在英國忙著宣傳新單曲〈麻州〉( Massachusetts)。

"Holiday" 是 Bee Gees 自 1967 年 5 月進軍美國市場以來,4 個月內的第三首單曲,以結果而論,過度頻繁的出片量,影響到了這首歌以及接下來 "Massachusetts" 的排行成績—— "Massachusetts" 席捲全球排行榜,獲得多個國家的冠軍,唯獨在美國,只拿到了第 11 名。

馬上就有翻唱版

由於 Polydor 沒有在英國推出 "Holiday",羅伯.史提伍(Robert Stigwood) 就將這首歌交給了他的另一位客戶 Oscar 演唱。Oscar 版本的 "Holiday" 請到了 Bee Gees 來幫忙和音,他後來回憶,Robin GibbMaurice Gibb 確定有到錄音室來,但他忘了 Barry Gibb 有沒有到場。

這張單曲唱片是 Oscar 為 Robert Stigwood 所灌錄的第四首歌,但是銷售情形可能並不理想,我查網路、找資料,都沒有這首歌在英國的排行記錄。Oscar 的歌唱事業不成功,之後改用 Paul Nicolas 為藝名專職演戲,反而較受歡迎。

紅磨坊的 Disco 版

我個人第一次聽 Bee Gees 的 "Holiday" ,應該是從「拍譜」的《比吉斯選輯之二》,當時聽到這首哀傷又緩慢的歌曲時,還一直以為接下來會有個分段的間奏,然後尖銳的假音和快速的舞曲節奏就要爆炸式地展開。但歌曲在 "de de de de de" 聲中乍然結束,讓我錯愕不已。

我想,我對 "Holiday" 最初的印象,一定是來自 70 年代末期的某個 Disco 翻唱版。

那個時候,台灣電視節目常會用一些節奏快速的歌曲來當背景音樂,我大概是從某猜獎節目聽到而留下了印象。


↓ Bee Gees “Children of the World" 專輯。
Children of the World - LP
↓ Moulin Rouge 連封面都一起模仿。
Moulin Rouge

後來努力地查找,這才大致確定,那快節奏的翻唱版,八成是由一支叫做「紅磨坊」(Moulin Rouge)的女子歐式 Disco 樂團所演唱。該團很短命,現在也不容易找到相關的組成資料,她們所留下的一張 EP 專輯,裡面全是將 Bee Gees 早期的民謠式歌曲改編成節奏強勁的 Disco 舞曲,其中的 "Holiday" 算是最為人知的翻唱曲了。


↓ Moulin Rouge 1979 年 Disco 翻唱版的 “Holiday"。  

Holiday

(Robin & Barry Gibb)

Ooh you're a holiday , such a holiday
Ooh you're a holiday , such a holiday

It's something I thinks worthwhile
If the puppet makes you smile
If not then you're throwing stones
Throwing stones, throwing stones

Ooh it's a funny game
Don't believe that it's all the same
Can't think what I've just said
Put the soft pillow on my head

Millions of eyes can see
Yet why am I so blind
When the someone else is me
It's unkind, it's unkind

de de de de de de de de de de de de de
de de de de de de de de de de de de de

Yet millions of eyes can see
Yet why am I so blind
When the someone else is me
It's unkind, it's unkind

Ooh you're a holiday,
ev'ry day , such a holiday
Now it's my turn to say,
and I say you're a holiday

It's something I thinks worthwhile
If the puppet makes you smile
If now then you're throwing stones
Throwing stones , throwing stones

de de de de de de de de de de de de de
de de de de de de de de de de de

假日

(羅賓與貝瑞.吉布)

嗚,你就是一個假日,美好的假日
嗚,你就是一個假日,美好的假日

我認為一切都已值得
若如玩偶般便可求得你的微笑
那怕你不稱心而對我丟著石頭
丟著石頭,丟著石頭

嗚,真是個可笑的遊戲
不敢相信最終結局還是一樣
想不到我剛說出口的話
有如軟枕悶住了我的頭

數百萬隻眼睛都看得出
為何我還如此盲目
當那不知名的某人就是我時
這實在殘酷,實在殘酷

嘀嘀嘀嘀嘀嘀嘀嘀嘀嘀嘀嘀嘀
嘀嘀嘀嘀嘀嘀嘀嘀嘀嘀嘀嘀嘀

唉,數百萬隻眼睛都看得出
為何我還如此盲目
當那不知名的某人就是我時
這實在殘酷,實在殘酷

嗚,你就是一個假日
每一天,都是美好的假日
現在,終於輪到我說話
而我說,你就是一個假日

我認為一切都已值得
若如玩偶般便可求得你的微笑
那怕你不稱心而對我丟著石頭
丟著石頭,丟著石頭

嘀嘀嘀嘀嘀嘀嘀嘀嘀嘀嘀嘀嘀
嘀嘀嘀嘀嘀嘀嘀嘀嘀嘀嘀

中譯:Fafner


↓ Bee Gees 1967 年演唱 “Holiday"。

創作背景

Robin Gibb 在回憶 "Holiday" 這首歌時說:「肯定是很鄉土的出身。寫於倫敦近郊繁葉茂盛的 Hendon 區。一把自動豎琴,外加三個兄弟。」

位於 Hendon 區的雙拼式住宅,是吉布一家在離開澳洲,並歷經了三個多星期的海路旅程後,在英國的第一個固定住所。而儘管 Robin 說這首歌是「三個兄弟」所寫,但在唱片上標示的作者,只有 Barry GibbRobin Gibb

"Holiday" 是 Bee Gees 早期相當晦暗的一首歌,排在專輯 A 面的第二首,接在懷舊、輕鬆的 "Turn of the Century" 之後;我個人認為,這是 Bee Gees 三兄弟刻意展現他們較深沉、陰鬱一面的嘗試,避免讓人們以為,他們又是一支由年輕小伙子所組成的純真偶像團體。

歌詞分析

Bee Gees - Holiday-Atco這是一首很難理解的歌曲,我個人傾向採用「黑色電影」(Film noir)的方式來解釋。

惡毒如蛇蠍的美女,以引誘、獵殺男性為樂,可憐的男主角自投羅網,還認為與對方共處,是件如同假日般值得期待的美好時光。即便要他失去自我,像傀儡似地受她擺弄,但只要能換取美女一笑,他也心甘情願。

這前面幾句歌詞還算正常,將對方比喻為美好的假日,並願為她當玩偶取樂。但接下話鋒一轉,唱著 "If not then you're throwing stones/  throwing stones/throwing stones",這裡「丟著石頭」重覆唱了三次,像是揮之不去的夢魘般縈繞不去。

Throwing Stones 令人想到的是「石刑」(Stoning),眾人對著某一罪人丟擲石頭,直到罪人活生生地被石頭砸死。

下一段提到說「這真是個有趣(可笑)的遊戲」,這句歌詞可以回過頭來與第一段的「美好的假日」對應,在唱過「丟著石頭」後,這幾句讚美的語詞全都變成了反諷。面對著這個難以取悅,且情緒陰晴不定的美女,可能說錯一句話就會惹禍上身,"Put the soft pillow on my head" 令人想到「黑色電影」中,枕頭常被用來當成兇器,兇手用枕頭出其不意地悶住被害者的頭部,讓他窒息而死。

主角悔恨自己為何這麼盲目、不聽勸告,或是不理會那蛇蠍美女的風評,以致於成了另一個受害者,他不甘心地唱著:「我好慘啊!我好慘啊!」(這實在殘酷、實在殘酷!)

Bee Gees 用 "de de de de de de" 重覆唱著旋律,這種童謠式的唱法,在此一樣讓人毛骨悚然。這有點像是唱給小孩子聽的警世童謠,這種童謠總是用非常殘酷的故事來告誡兒童「不聽老人言」的後果。而更可怕的,這首 "Holiday" 在最後一次反覆的 "de de de de de" 還沒完整唱完(少了兩個 de),歌曲就忽然結束了。

↓ 1989 “One for All Tour" 時的演唱。

演唱與編曲

這首歌很少見的是由 Barry Gibb 先唱開場,再由 Robin Gibb 續唱完全曲(通常 Bee Gees 的安排是反過來的)。和聲方面,只有在副歌時在主聲部後遠遠地「啊~」;管風琴的伴奏,營造出教堂音樂的氣氛,加上哀傷的小調音調,很容易令人聯想起喪禮或死亡。但這種哀傷的氣氛,隨著絃樂伴奏一層層的逐漸累加,而減弱了一些。

歌曲初期營造出的死亡氣息,加上歌詞所暗喻,使得這首歌像是以「鬼魂」身分所唱的警世曲——當然,若把死亡的相關解釋排除,也可用哀嘆情傷的角度來欣賞,此時後半段層次豐富的管絃編曲,就讓此曲美的比較單純了。

留言

  1. 對迪斯可翻唱版是小時看三台春節特別節目請了當時正是香港青春女星薛家燕(現變成長壽港劇中的好姨了)當來賓,她載歌載舞演唱了這首HOLIDAY

    回覆刪除
  2. 我可能是很早就不看春節特別節目了,所以完全沒有印象。薛家燕,我只知道她在「食神」裡的演出,說起來,我也很久沒看港片或港劇了,我的女神一直都是——趙雅芝。

    回覆刪除
  3. 一、Fafner對歌詞之分析,我只能用讚嘆形容,別說寫,要我想也想不出這些境界。

    二、Bee Gees 60年代歌曲中,如要挑精選輯,「Holiday」、「Massachusetts」、「In The Morning」,這三首是我的必備曲,可見我多喜歡此曲,當然也要由此,來導入我對迪斯可歌曲的初憶。

    三、我聽Bee Gees的歌,雖是由Saturday Night Fever、Spirits Having Flown 開始,再往前反推, 但對Holiday並不太陌生,大概國中就有聽過,當然不是專門或有計畫的接觸,而是冥冥中知曉此旋律(包括其他幾首60年代歌曲),因為Bee Gees早期的歌,其調性很符合本地市場,到70年代就被當作懷念歌曲一直傳聽下來。Holiday旋律更是悅耳,在那個年代,不太管歌詞寫什麼,曲的旋律最重要,我也附合Fafner所說,此曲有一股「淡淡的哀愁」,就「強說愁」的青少年而言,簡直對味極了,直把它當成「Sad Song」自憐自癒了。結尾的「de de de de de de」,實在高竿,最後少了兩個 de的斷句,更是將憂鬱淒澀的曲調推到極致,不由分說。

    四、Moulin Rouge版的Holiday,是迪斯可最流行的1979年(應是),傳播度甚廣,迪斯可的魔力把它改編的不像Bee Gees原曲,除非視野很深的人,才聽的清楚原曲主調還在;該團同期「Disco化」Bee Gees其他歌曲中,只有Holiday最為人知,想來原曲本來就很悅耳動聽之故。

    五、除卻1978年Bee Gees「Saturday Night Fever」、「Bee Gees概念」及其他的名曲外,我要簡述1977年以前,幾首在台灣流行曲目:
    1、國中階段:MFSB的「TSOP」,Van Mccoy的「The Hustle」,KC And The Sunshine Band的「Get Down Tonight」、「That's The Way(I Like It)」、「Shake Your Booty」,Silver Convention「Fly, Robin, Fly」、「Get Up & Boogie」。
    (1)曲風簡單,迷幻,並具有一股擋不住流行的騷動,都已先後在美國排行榜冒出頭,Disco已非地下音樂了;稱其為開路先鋒並不為過。
    (2)國中時期,同齡男女平日外出休閒活動選項,以現今眼光看,真是乏善可陳,撞球間、籃球場、電影院、百貨公司、逛商場等,大概就這樣了;時髦一點的,會「相招」辦簡單舞會,混「冰屋」,前述各首皆為必備曲。
    (3)什麼是「冰屋」?就是現代所說的「Pub」,但又沒那麼高檔。高中、國中生,不會去跑夜總會或舞廳,也沒那個消費能力,又不像大學生那麼多彩多姿,所以好幾種以賣飲料為主的音樂場所,就成為高、國中生「廝混」的地方;特色大都設在地下室,冷氣必備,時髦大膽的裝璜,以暗黑色系為主調,掛滿西洋流行樂藝人像照,騰出幾坪以便隨舞的空間,賣飲料,放音樂,販酒與否,各家不一,高、國中生大致不會去有賣酒的地方,但「煙霧迷漫」是共通點,就這樣可以泡一整個下午。The Hustle、Fly, Robin, Fly、Get Up & Boogie、That's The Way(I Like It)等是這些「冰屋」的聖曲,曲風真是神秘挑逗而又迷幻阿!The Hustle、Fly, Robin, Fly這兩曲我初聽時頗為驚悚,直認非善類所聽,哈哈,好笑吧!

    2、國三、高一階段:Tina Charles的「Dance Little Lady Dance」,Penny McLean「Lady Bump」
    ,Boney M「Daddy Cool」、「Sunny」、ABBA「Dancing Queen」。大概也都在「Saturday Night Fever」未出之前,但在台灣早已轟動,隨後因「Saturday」的降世,又重新伴隨傳唱,熱度不減阿;這些歌曲可聽出曲風依舊,不過已稍具變化。

    六、迪斯可流行時,此類型的一曲藝人甚多,這也是正常現象。在1975到1977年之間,我認為堪稱A咖的是KC And The Sunshine Band、Boney M、ABBA,其中以ABBA日後的地位最高。不過聽他們的歌有個現象,就是類同度甚高,初聽時,根本搞不清是否同一首?或許也因為如此,他們才有那麼多歌曲傳世,樂迷很買單阿。

    七、在經過1978年Bee Gees「Saturday Night Fever」之後,Moulin Rouge版的Holiday流行,相信歷經那年代的的人來說,的確可將此列為「名曲」,我依稀記得那時候的什錦唱片(卡帶),同期一起收入的迪斯可名曲,還有Gilla的「Help! Help!」,Celi Bee「Macho (A Real Real One)」,Boney M「Rasputin」、「Rivers Of Babylon」,Michael Zager Band「Let's All Chant」,Alicia Bridges「I Love The Nightlife」,Eruption「One Way Ticket」,Leif Garrett的「I Was Made For Dancing」,Village People「Y.M.C.A」,都不錯聽耶,伴了我好一段時光。Holiday是其中主打哦,因為唱片行、服飾店不約而同猛在播,呵呵!前述曲中,只有「I Was Made For Dancing」、「Y.M.C.A」在美國排行榜有佳績,有注意到嗎?能進排行榜的都是美籍藝人,連大名頂頂的Boney M都拿不下美國市場,台灣倒還好,並無此情形,只要曲調對了,都會風行。

    八、約自1979年第二季開始,台灣又一批新歌流行,不同的是,這批都有經過美國排行榜認證,是道地排行榜歌曲,Chic的「Le Freak」,Rod Stewart「Da Ya Think I'm Sexy?」,Gloria Gaynor的「I Will Survive」,Bee Gees「Tragedy」,Blondie「Heard Of Glass」,Donna Summer「Hot Stuff」等,感覺出曲風在層次上已提高不少,講白話,就是聽起來有深度一點。

    九、進入80年代,還是有舞曲風行,再隨後的歐陸舞曲也是如風潮襲來,但已日漸與美國Hot100脫勾;就我個人經歷來看,莫管排行榜因素,純就調性而言,離70年代Disco曲風已遠,並非不好聽,但好像就少了神幻、簡單、質樸的騷動。此為我一貫主觀感性的思緒。

    回覆刪除
  4. 分析歌詞,寫的是我個人的解釋,不敢說一定對,只是提供一個聆聽的方向。

    Holiday 的曲調很哀傷,和歌名一點也不符合,從第一次聽就覺得「怪怪的」,所以我是朝「黑色電影」的方向去理解它。

    我認為將此曲改編為 Disco 曲的人也很高竿,採用和 Bee Gees 完全相反的企圖,使之變成一首很歡樂的舞曲。由此也可得證,好歌的基礎在於動人的曲調,而創作出這種曲調則是天賦的能力,後天學習不來的。

    當年流行的 Disco 大致可分為兩大派:歐式 Disco 和美式 Disco。以台灣來說,歐式 Disco 反倒是較受歡迎的,ABBA 和 Boney M. 是當時國語歌曲的兩大改編來源,但這兩個團在美國市場都不算太成功。

    美國流行的 Disco,其實可以拿「週末的狂熱」來當成一個分界線。1975 至 1976 是 Disco 的第一個高峰期,這時期的 Disco 著重節奏組和管樂組的演奏,歌詞或個人演唱技巧都比較次要,或根本只是陪襯。這類型的 Disco 樂到了 1977 年就開始式微,但在 Bee Gees 與「週末的狂熱」帶動之下,Disco 風潮又多延燒了兩年,1979 年的 Disco 就和 75、76 年的 Disco 有了明顯的差距,簡單的說,是「搖滾化」了,歌曲不再只是一小片段的不斷反覆,歌詞也不乏長篇大論,而個人演唱技巧也變得舉足輕重。像 I Will Survive 就是一首唱、作俱佳,且發人深醒的女性自覺曲。

    但很可惜的,就算是 I Will Survive 這類好歌,在整個 1980 年代,還是受到反 Disco 浪潮的波及,幾乎為人所遺忘。而 Bee Gees 在 1970 年代末期的成功,受惠於 Disco 甚鉅,又在 Disco 即將沒落之時為其注入強心劑,重新帶動起 78、79 年的 Disco 風潮,故成為反 Disco 人士眼中的頭號大敵,這也不足為奇了。

    回覆刪除
  5. 這首歌也有廣東版~~~許冠傑唱的~~~
    http://illusionland.net/website/?p=3555

    回覆刪除
  6. 謝謝你介紹這首歌的廣東話版,編曲和原曲很像,雖然詞意完全不同,但表達出另一種寂寞無奈的感覺。那個網站裡也有許多 Bee Gees 的歌,不過多半只有貼個 YouTube 連結,沒什麼特別的介紹。有時想想,這樣簡單的介紹是不是比較好一點呢?可以多介紹一些歌曲,寫起來也不會這麼累。

    回覆刪除
  7. 一、在電腦資訊化的年代,找資料確實方便很多,但對我這種年紀,特愛找80年代之前的音樂、電影或藝人而言,仍是非常不足。我的英文程度不足以讓我翻看大量國外資訊,所以誠如之前Fafne所說「認清已經老化的事實」,網路上很難找我感興趣的復古資料。我的入口網站主要還是依賴「奇摩」,網頁、知識、部落格大概就這樣,我發覺台灣繁體網頁還不如大陸或香港簡體網頁,因為部份舊資料在簡體網頁還可看到一些,但基於閱讀習慣及記憶點不同,滿足感還是欠缺。

    二、談到「部落格」,有些以音樂為主的園地,如果光貼YouTube 連結,外加一些簡單介紹,頂多是「聊勝於無」,甚者,連介紹都沒有,直接連結,有時我真不知這種音樂部落格到底想幹什麼?要聽看音樂,格友不會自己點YouTube嗎?如果該音樂部落格是以「討論、聊天、回應」為特色,我倒覺的不錯;因為看聽音樂,格友自己會點閱,一些簡介也無新奇,大抵不脫唱片公司的文案宣傳或「維基中文」,但如能形成討論,那就有趣的多,因為可彼此分享自身經歷,如偶有相和,那真是快意不過。「幻境」網站不錯看,但我認為其中「討論回應」是主要特色。在我看過音樂專欄,要比豐富專業,引經據典的話,還是大大首推「Fafner's Hideaway 遁世居」,都可集結成書的專文,豈是其他部落格能比?至於有多少人關注或討論?我非專家,不敢置喙,不過我建議Fafner,部落格既已有規模,還是想法子推廣較好,畢竟「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阿!

    三、以前我逛部落格,最怕碰到下列事兒:
    1、背景為黑色或暗色系,文體也為深暗,這要怎麼看?部落格只要不鎖,就是開放平台,試問如此增加讀者閱看困擾,所為何來?是格主喜作自我意念發揮,還是未深諳「視覺調色」之理?我不客氣的說,都是「自爽」過頭了,忽略一些簡單道理。

    2、背景移製圖案(飾)或卡通漫畫,色彩繽紛、生動活現,甚者,直接映滲在主文之下,造成視覺干擾,又是板主在「自爽自現」,唉!搖頭。

    3、標示音樂的PO文,竟是隱藏文。就讀者而言,尊重格主開版的運用,有些心情故事鎖就鎖了,但標示音樂,有些開放,有些又鎖,是怎樣?搞分級嗎?就全鎖了吧,一了百了。

    4、音樂部落格,一進去,就遇到自動播放音樂,每遇此,我總是馬上退出。為何要強迫我聽你格主已設定好的歌曲?尤其是夜間,一個不留神,自動音樂聲音大,甚是麻煩。更受不了的是,我點一下所PO的音樂檔,又要動手關掉原板主所設之自動歌曲,點3首我就要切掉自動檔3次,天阿,點一次我就罵一次。

    四、我並非向您進饞,Fafner的部落格,每次點閱進去,甚覺滿足,不僅我怕的一些問題沒有,還覺得該部落格系統,在編排上很符合一般的視覺。上次我用Word寫「週末的狂熱」憶文,經您編排為網誌文,就已見識到了。但它的「人機驗證」還是比較麻煩,至少驗證的字體,要能更加辨識容易;否則,除非是忠實讀友,想要引人討論回應,還有待克服這個小麻煩。

    回覆刪除
  8.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做法,以我來說,我要求自己寫的東西,最基本限度是要能「與眾不同」,所以不管是讀書心得還是音樂、電影的一些看法,在寫之前我都會搜尋網路,確定要寫的和已經有人發表過的有所區別後,我才會寫下去。否則,寫的和別人大同小異,那網友們花時間看,我花更多時間去寫,彼此都在浪費生命。

    但是呢,要寫得深入,題材就沒辦法寫得很廣,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我覺得這是取捨的問題,像現在我集中心力在寫 Bee Gees,其他主題就停擺,那對 Bee Gees 沒興趣的朋友,這個部落格除了挖舊文以外,就沒什麼可看性了。

    驗證這道手續,這恐怕很難改,因為現在有太多廣告機器人,用程式到處回應,留下連結來灌水,令人不勝其擾。而且現在部落格持續沒落中,有的用就不錯了,不敢再有什麼要求。

    回覆刪除
  9. 我也蠻討厭瀏覽到某些部落就自動放起音樂,有的還找不到按鍵關了叻,只好關自己電腦的...

    回覆刪除
  10. 我一直覺得奇怪,就我所知,我還沒看過有人喜歡會自動播音樂的部落格。幾乎所有的意見,都說很討厭這種被強迫的聽音樂方式。但為何還有那麼多部落客要搞這種設計呢?他們是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還是不歡迎來拜訪的網友呢?或許他們把他們的音樂當成是一種篩選工具,藉此告訴那些不喜歡他們內嵌音樂的人,根本不必進來了……

    回覆刪除
  11. 對於音樂歷史,我知道的實在太少,畢竟當年能買的起原版錄音帶的學生,家境應該都算不太差,以致於我後來買CD的時候,是拼命的買,最後時代留給我的就是MP3,之前投入的金錢真是難以估算,也難以回收的一塊,所幸音響目前還是五萬以內的家庭劇院,偶而CD拿出來聽聽還是挺感動,MP3只是個方便簡單又便宜的收藏。

    剛好拿Bee Gees教孩子認識英文單字跟發音,無意間收尋到您的文章,現在已經很少有這樣有深度的感想文出現了,在此感謝您的付出,讓我們得以增長見聞。

    回覆刪除
  12. 謝謝樓上網友無私的分享,有深度、有內涵,很認真看完,很感動,時光剎時回到30幾年前,好感動,想起很多往事,已淚流滿面。

    回覆刪除
  13. 雪梨夜未眠9/12/2018 2:25 下午

    感謝樓上分享,2018才看到這篇,跟樓上一樣很認真看完,當年聽英文歌什麼資訊都沒有,只能聽廣播余光介紹,記得片頭曲就是The Hustle。。。。
    我的孩子從小跟我一起聽80,90甚至70的歌,沒覺得有違和感,希望老歌好歌不要被忘記。

    回覆刪除
  14. In Roman English holiday means selfish...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週末的狂熱》憶往及雜感

五月一日:Bee Gees - First of May

活下去:Bee Gees - Stayin' Alive